2025年7月11日,第四届“SROM草原丝绸之路云上展览”颁奖典礼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圆满落幕,我校文博管理专业2024级研究生高明华与其团队成员策展创作的云展览《诗行元疆——两都风华下的草原丝路史诗》获得决赛银奖。 本届“SROM草原丝绸之路云上展览”大赛由“丝绸之路周”学术委员会指导,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赤峰博物院协办,有来自全国高校、设计及文博领域的204支参赛队伍、近千名选手参与大赛的角逐。由校传媒博物馆和国际...
7月17日下午,“新中国收音机工业三十年特展”展陈大纲专家论证会在传媒博物馆举行。著名收音机收藏家徐蜀、校新闻学院教授艾红红、北京无线电厂企业文化宣传人沈方、收音机工业史专家张太利等专家出席论证会。传媒博物馆副馆长牛慧清主持会议。会上,吴志勇馆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对博物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百忙中拨冗出席论证会,并在会前花了时间和精力对展陈大纲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读。因此,恳请各位专家对展览大纲...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涂凌波涂凌波教授着重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融合传播推动文博资源的扩圈。他分析了当前传播环境的特点,包括平台化和圈层化,并介绍了虚拟现实、短视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博资源传播中的应用。同时,涂教授还分享了电视学院团队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实践,强调了用户主体性的崛起和圈层文化的影响,其中关于“圈层”和“破圈...
日本国立奈良文化财政研究所杨萌多模态传播理论在考古遗址展示中具有独特价值。日本飞鸟国立历史公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与数字技术的有机整合,构建出沉浸式的多模态协同,触发多种感知的展示传播体系,有效提升了观众的感知体验和文化认同。研究表明,传统以文字和图像为主的单一展示模式已难以满足公众对深度理解与情感共鸣的需求。多模态手段不仅增强了信息传递的层次感,也激发了观众的身体参与与情绪联结。该实...
2025年7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主办,校传媒博物馆承办,上海大学博物馆、南开大学博物馆协办的“第二届博物馆传播学术工作坊”在我校成功举办。本届工作坊以“赋能与重构:AI时代博物馆传播的多模态叙事”为主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与博物馆传播融合的创新路径。工作坊吸引了全国三十余所高校、博物馆、文化遗产等单位的50余名专家、青年学者和文博师生参加工作坊开展学术...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是我国首座国家级传媒类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传媒大学为党和国家保存传媒文化遗产,传承党的新闻宣传思想的国家级工程,它的建立填补我国博物馆类别和传媒行业两项空白。传媒博物馆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支完全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团队秉持“弘扬志愿精神、服务观众需要,展现中传特色、传播科普知识”的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