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第八期传媒科普文化艺术沙龙 ——揭秘《典故里的科学》在校传媒博物馆负一层报告厅举办,沙龙由传媒博物馆副馆长牛慧清教授主持。
《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制片人兼总导演周莉芬、总导演刘稳、分集导演赵翔超和科学寻访人高泽民四位主创和来自学校近100名师生共同参与沙龙的交流与分享。
总导演刘稳首先分享了《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整季的创作缘起、节目的表达风格和选题制作中遇到的诸多挑战及破解的办法。
分集导演赵翔超以“老马识途”“伏地听声”两集为例,结合切片放映细致讲解了科学纪录片拍摄中遇到的叙事困境以及在实际拍摄中的创新实践和采取的更新鲜有趣的表达方式。
出镜主持人、“科学求证人”高泽民以毕业十年整的“师哥”身份向现场的同学分享了他这些年来的从业经验和成长蜕变,尤其重点介绍了参与本部科学纪录片拍摄的经历带给自己独特而充盈的经历,令在座的同学们再次体悟到科学纪录拍摄背后的艰难和不易。
制片人兼总导演周莉芬在交流中首先感谢母爱的培养。二十年返回母校与师弟师妹们交流倍感情亲;随后,她就《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纪录片前期拍摄、团队管理和后期宣推的相关幕后细节做了全面、细致的分享和交流。
在交流互动环节,传媒博物馆藏品部主任薛文伟老师介绍了有关考古实验背后的专业知识。随后同学们向嘉宾和老师们提出了有关科学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嘉宾亲切又专业地回应了同学们的问题。参与沙龙的同学表示,本次沙龙不仅收获了典故背后的科普知识,还了解到更多科学纪录片拍摄的从业知识和幕后故事,收获颇多。
传媒博物馆副馆长牛慧清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借以情景再现、实地拍摄、科学实验及三维动画等手段,立体再现典故里的科学原理,深度还原其背后的真实历史。还通过设立科学类节目主持人作为“求证人”,通过寻访式体验、行进式探索、参与式实验、沉浸式溯源,串联起对典故中的科学充满层次感、阶段性、多角度的启迪与思索。充满年轻态、亲和力的叙述风格,伴随式、贴近化的探究解读,消解了专业科普的艰深晦涩的高冷印象,为理性记叙融入温度温情,为科学纪录片的破圈传播提供了新的参照样本。
《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选取“曹冲称象”“伏地听声”“刀枪不入”“身轻如燕”“老马识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六大历史典故,尽显蕴含其中的科学价值、人文底蕴。作为一档科普类纪录片,节目团队历时2年,遍布全国40多地,走访20多位历史、物理、生物、动物学、声学、舞蹈等领域权威学者、名校名师与科普界达人,抽丝剥茧梳理历史典故,细致入微开展实地调研,丝丝入扣探究丰富奥义,赋予该片以严谨求实的创作立场、反复求证的科学精神,让历史中的典故更可读可知可感,令典故里的科学更可亲可感可信。《典故里的科学》第二季自2024年3月12开始在央视9套播出以来,好评不断。播出期间,不仅大屏播出收视率目标完成率达111%,全网共计1.2亿+阅读量,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榜第11位。微博单条视频播放高点有《身轻如燕的绝技是如何练成的?》视频阅读量高达125万。央视频抖音账号发布内容为话题#典故里的科学#带量760多万,其中《藤甲为什么刀枪不入》视频点赞量超过4.5万点赞量。位列美兰德数据热播电视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第四,受到主流媒体及互联网科普、教育、历史类等垂直领域博主的广泛转发。
今年,中国传媒大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为庆祝学校70华诞,为校庆营造浓厚的氛围,传媒博物馆将陆续举办校友影视作品展演和分享活动。今天到场的四位嘉宾中,有三位是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他们回到母校感觉格外亲切,作为第一期分享活动,他们也倍感格外幸运和激动。随后,传媒博物馆会持续邀请校友带着自己的影视作品走进传媒博物馆,零距离为在校的师弟师妹带来创作的心路历程和制作经验,助力我校教学科研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稿丨贺小愚
摄影丨彭琳
责编丨张遵璐 肖雪
编审丨牛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