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志勇 摄影 肖雪 胡庭瑜)11月20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博物馆学会指导,京津冀高校博物馆联盟、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北京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校史馆)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暨 2019 京津冀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隆重召开。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守训,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正处级调研员荣燕宁,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安吉拉·布朗(Angela Brown),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主任鲁天龙,中国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委会秘书长韩国军,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敦煌研究院数字展示中心副主任柴启林,江苏交通广播网总监孙锴以及来自全国50多家高校的博物馆负责人、媒体记者120多人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主持。
上午9:00,开幕式在论坛主题宣传片中拉开序幕。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守训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各位出席嘉宾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刘副校长指出,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文化的承载者,也是“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中国传媒大学有情怀、有责任、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发展和建设高校博物馆。今年6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校史馆对外开放。学校将博物馆、图书馆、校史馆优势资源融合,并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三馆建设实践中,为传媒学子和社会各界了解传媒高校历史搭建了交流、学习、研讨、共享的平台。学校着力提升“三馆”的文化服务能力、社会传播能力和互动体验能力,更好地发挥高校博物馆文物收藏者、历史传承者、文化倡导者的作用。今后,学校将继续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文博事业发展,为打造新时代高校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育人平台作出新贡献。
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曾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近年来,我国高校博物馆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在利用丰富资源服务好本校师生,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外,高校博物馆正主动更新理念、开阔思维,在服务社会公众、推进馆际交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多媒体化等新兴技术手段上成果颇丰。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正处级调研员荣燕宁在致辞中指出,一直以来,北京市教委非常重视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支持下,2012年起,北京市教委就组织成立了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每年为北京地区各类高校博物馆的开放和运行提供资金支持和系统保障,促进首都高校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后,市教委将加强对高校博物馆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支持博物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打造优质的公共文化平台,为推动我国高校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重要平台和支撑保障。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Angela Brown在致辞中谈到,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是中国高校文博界的高级别学术论坛,希望通过论坛加强与中国文博教育、博物馆界的交流与合作。目前,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文博管理硕士项目已经连续三年招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融合中西文化的文博管理创意人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未来,双方还将加大投入,让更好、更优质的中英文博教育资源共荣共生共发展,为全球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致辞中谈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高校博物馆蓬勃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教育学习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等8家高校博物被评定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关强副局长提到,近年来,高校博物馆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希望高校博物馆进一步明确定位、进一步提升功能、进一步创新体制,全面提升六大核心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新技术手段,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希望大家借助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这一平台,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形成新思考、新启示、新做法。
论坛上还举行了“2019京津冀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 颁奖仪式,本届活动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指导,京津冀高校博物馆联盟、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北京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共有全国30余所高校博物馆的80余名讲解员参赛,参赛规模和选手水平均创历史新高。经过选手的激烈角逐和专家认真、客观、公正的评选,37部优秀讲解作品分别获得本届案例展示活动的一、二、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等6家单位获得最佳组织奖。颁奖仪式上,与会嘉宾为获奖选手和单位颁发证书、奖杯。
在论坛的主题报告和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潘力、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弛、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馆长庞虹分别主持各场主旨演讲。来自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汽车博物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数字展示中心、安徽源泉民俗博物馆、腾讯原创馆、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等文博和传媒行业的专家学者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数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新时代数字化高校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等,形成了诸多新思考、新认识和新共识。
刘超英理事长作论坛活动总结发言。她指出,目前,数字化技术与博物馆的融合已进入了更深层次,但不论技术怎样快速发展,“人”始终是博物馆从业者要关注的核心与重点,博物馆各项工作要始终围绕“人”这个要素开展;高校博物馆正逐步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认知,高校博物馆也要主动拥抱社会、服务社会并获得社会支持;高校博物馆要注重文化品牌建设,成为知识和IP的输出者,做文化资源的供给平台。
本届论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结合中国高校博物馆发展等问题对“第五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专题报道。
(编辑:阎玺、王雷亭)
附:
1.央视《新闻1+1》 2019112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校博物馆?http://tv.cctv.com/2019/11/21/VIDEREdZXP6Yllsvr49SRjgh191121.shtml
2.“2019京津冀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获奖单位和人员名单:
一等奖:杨子群(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食博物馆)、雷雨欣(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杜婷婷(广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郭威(上海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博物馆)、高帆(西北大学博物馆)、王依兵(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二等奖:马翾昂(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赖鑫婷(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江永杰(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师博物馆)、杜琰瑶(天津大学校史馆)、朱永炀(吉首大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罗梓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陆春意(天津大学校史馆)、蒲羿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隋馨慧(齐鲁工业大学博物馆)、石丽君(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师博物馆)、李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郑方育(江苏警官学院博物馆)、郭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史博物馆)
三等奖:吴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辛静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杨广浩(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李诗嘉(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食博物馆)袁航(上海大学钱伟长纪念馆)、靳雅捷(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博物馆)、王怡然(北京交通大学校史馆)、张梦花(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纪念馆)、敖嘉(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机械博物馆)、贾琪(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严修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胡智尹(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赖婷婷(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杨金苗(兰州大学博物馆)、李姿颖(河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标本馆)、林娜(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邱丰(北方工业大学校史馆)、孙晨光(河南师范大学生物资源博物馆)
最佳组织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北京工业大学校史馆、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师博物馆、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食博物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齐鲁工业大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