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6:30 (16:00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红色广播人|丁一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一位女播音员
丁一岚(1921—1998),原名刘孝思,出生于河北塘沽镇(现天津),人民广播播音员,与齐越共同主持了开国大典现场实况转播的播音工作。
01 个人生平——为人民广播事业奋斗的一生
丁一岚,1911出生于天津,她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爱国救亡活动,并且参与了天津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她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 年丁一岚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丁一岚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积极响应党中央“到敌后和前线去”的号召,她与100多名青年战友离开延安,奔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并担任河北平山县妇女抗日救国会、边区四分区妇救会的宣传部长,从事群众动员、妇女救助以及宣传等工作。
1941年2月,平山县抗日积极分子陈珍妮被她的丈夫和公公残忍杀害。丁一岚针对此事撰写了一篇近3000字的新闻通讯《血的控诉》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这篇通讯,也成就了丁一岚与《晋察冀日报》总编辑邓拓的爱情,并结为夫妻。此后,丁一岚调往《晋察冀日报》编辑部,开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
丁一岚与邓拓
抗战胜利后,丁一岚被分配到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任播音科科长兼播音员,长达四十年的广播生涯由此开始。
1949年2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成立,10月,丁一岚担任了电台编辑部主任,不久后担任第一任台长,和同志们一起摸索城市广播的经验。此后,她调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部主任和总编辑室主任。1960年起,丁一岚开始从事对外广播工作,1982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1985年退休后,丁一岚与《晋察冀日报》的老战友一起整理、撰写、编辑并出版了《晋察冀日报大事记》和《晋察冀日报史》。她还与广播新闻界的同行们合作,编写了《中国广播新闻史》,记录了他们在艰苦岁月中走过的创业历程。
1998年9月16日,丁一岚在她最爱的《延安颂》旋律中走完了她为人民广播事业奋斗的一生。
02 丁一岚与人民广播——从播音员走到广播领导岗位
抗战胜利后,晋察冀日报社迁到张家口。随着报社规模不断扩大,人手变得紧张起来,特别是播音员的岗位,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在这时,报社的副社长发现丁一岚口齿伶俐,吐字清晰,于是提议让丁一岚担任播音员,很快就得到了社长邓拓的同意。随后,丁一岚正式成为广播播音员,并在不久后的一次公审大会上大展身手。1946年,张家口举行公审汉奸大会,丁一岚被委以重任,转播公审大会现场实况。最后果然不负众望,她声音清脆,感情充沛,语气抑扬顿挫,引人入胜,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1946年,丁一岚(后排右一)与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们
1947年元旦,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迁至阜平,更名为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并正式开播。当时,电台的设施十分简陋,播音室仅是一个土制窑洞。为解决隔音和降噪问题,工作人员不得不用棉被封闭窗户,在墙上钉入毛毯。天线被搭建在窑洞上方的山顶上,电力供应也不得不依靠脚踏发电机。在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丁一岚依然坚守岗位,为党播音。在此期间,她播报了毛主席的重要讲话《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有效地将中共中央的政治立场和核心思想传达到了解放区乃至敌占区。
1949年,北平解放,丁一岚随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来到北平,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继续她的播音工作,成为电台播音工作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后,丁一岚先后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首任台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部主任、总编辑室主任等重要职务。
1952年,丁一岚与邓拓在煤渣胡同人民日报社宿舍
1960年起,丁一岚投身对外广播工作。1982年,她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全身心投入到国际广播事业中。她深感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国际广播的作用尤为关键。她积极联络资深专家,整合多语种团队,并精心安排国际台外国听众来信组的工作,同时接待外国听众和访华客人,细致入微地开展对外交流。
03 丁一岚与开国大典——广播生涯的高光时刻
1985年,丁一岚与齐越在当年开国大典播音位置留影
1949年10月1日,这个改写中国命运的日子,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热血沸腾。作为开国大典实况转播的播音员,丁一岚与齐越一起肩负起了重大历史使命。
当天,丁一岚与齐越等团队成员早早地抵达实况转播现场。下午三点,随着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声音,丁一岚开始了她的现场实况转播播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现在正由毛主席把它升起!”
“参加大会的30万人民一齐肃立致敬,目视着人民祖国的庄严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部队带队指挥员行举手礼,在队列中间的干部战士以及执行勤务的人员都肃然立正。”
丁一岚和齐越声情并茂、充满激情的解说让那些未能亲临现场的人们仿佛也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身临其境般“观看”了这场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他们用声音记录了新中国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结 语
丁一岚的一生,是对人民广播事业无限忠诚与热爱的生动写照。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她用声音传播党的革命理论和思想;在和平建设时期,她用自己的忠诚和担当,为党的新闻宣传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内容整理丨姚彦玮 李济楚 于烁塔娜 苏杭 王佳音 张瑾博
美术设计|许艺川 舒奕扬
视频制作|肖洋 王泽涵
排版|许灏辉 衡小芳
责编|陈继东 于宁
编审|牛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