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学术研究

专题研究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6:30 (16:00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咨询电话

010-65783703

进入详情
网上预约
预约参观

专题研究

红色广播人|周新武: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领导者


周新武(1916-2000),原名周晓乐,又名周德成,河南息县人,新中国广播事业重要领导者,北京广播学院第一任院长。

 

01 个人生平——中原赤子的革命生涯




1929年,周新武考入河南省立第一中学。当时,学校有着两位怀揣革命理想的中共党员教师,正是他们在少年周新武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1930年,周新武加入“革命互济会”和“反帝同盟”。同年8月,在分发反帝反蒋传单时,他不幸被捕入狱,当时年仅14岁,两年后保释出狱,为继续学业和寻找革命组织,他辗转于多所学校。1934年,周新武考入北平私立大同中学。大同中学当时汇集着众多思想进步的教师,他们将“家国天下”的大同理念根植在学生心中。在这个充满进步思想的环境中,周新武如鱼得水。他专心学习,投身文学创作,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35年,周新武被推举为学生自治会主席。他积极参与“北方左联”“新文字研究会”,并创办了《大同月刊》。同年10月,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12月投身“一二·九”运动,为团结抗日、救亡图存而努力。

 

“一二·九”学生运动期间,周新武(左三)

与北平大同中学进步同学合影

 

19361月,周新武加入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以及“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5月,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共大同中学支部书记。年少的周新武,以笔为枪、夜以继日地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同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在北平地下党活动中,他承担党的青年工作和文化工作,引导更多学子投身革命热潮。他曾使用耶菲、李朴、严新武等多个笔名,在《觉今日报》《北平新报》《华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新武回到家乡河南息县,投身抗日救亡行动。他重建息县党组织,组织抗日武装力量,推动当地抗日统一战线和救亡工作的发展。19375月,中共息县工委成立(后于6月改为县委),周新武担任书记。1939年,周新武被调往安徽,先后担任舒无、巢湖、无为等地区的中共地委书记。

 

1942年起,周新武负责新闻宣传工作。1948年,他参与了华东新华广播电台筹备工作,担任管委会主任。19495月,上海解放之际,他负责接管原国民党上海广播电台,并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名对外播音,成功转播了陈毅市长的讲话。随后,他兼任华东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1940年代,周新武在山东潍坊华东新华广播电台办公室

 

新中国成立后,周新武全情投入到党的广播电视事业之中。为了让中国人民早日看上电视,在他的努力下,科技人员依靠自主探索和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了重重难关。1958年,中国首次进行了黑白电视的试验性播出。面对边远地区缺乏广播电视覆盖和广大农民缺少广播接收设备的现实,周新武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广播电视建设情况,有效推动了城乡广播电视网的扩大与发展。


周新武在全国农村广播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19501954年间,周新武担任了华东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局长,华东文教委副秘书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理事等重要职务,被选举为上海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周新武被任命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1958年,周新武参与创建中国唱片社,担任社长。1959年,周新武参与创办北京广播学院,兼任院长。1981年,周新武被任命为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顾问。

 

200044日,周新武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02 周新武与上海广播——电波中的解放凯歌

 

1948年,周新武在山东解放区创建华东新华广播电台,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1949525日,上海解放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传来,周新武和同志们激动不已。按照上海市军管委会部署,他们当晚乘火车从丹阳出发,翌日清晨抵达南翔,转乘汽车赶赴上海。526日深夜,他们冒雨抵达沪西,在上海交通大学住下。第二天清晨,周新武带领接管人员,乘车前往大西路7号国民党上海广播电台,开始接管工作。

 

1949年接管国民党上海广播电台后的留影

 

1949527日,随着对原国民党上海广播电台的接管,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成立。86日,上海市军管会正式任命周新武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9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转播了北平电台的广播,上海人民从广播中第一次听到了毛泽东同志的声音。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通过转播中央台的节目,让全市人民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宣告。108日,上海举行庆祝开国保卫和平大游行,100万人走上街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了游行盛况,这在上海历史上是头一次。

 

周新武与上海广播电台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岁月。他带领人民广播队伍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为上海乃至全国人民传递了党的声音,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

 

03 周新武与广院——新中国广播新闻教育先驱

 

1955年周新武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成立在即,广播事业局党组召开会议,周新武和左荧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中抽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广播学院的筹办工作。同年97日,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周新武任院长兼党委书记。事业需要、党组的决定就是绝对命令,周新武依靠长期在革命队伍里的锻炼,依靠一颗忠于党的事业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广播学院的建设之中。周新武对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从教育方针的制定到教学计划的执行,从公共课的设置到专业课程的讲授,他都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他不仅关注任课教师的聘请,更重视学生反馈,倾听他们的声音,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为了解决广播学院师资问题,周新武利用解放前后自己在文教界的关系,争取社会名流来校讲课,或邀请专家主持讨论广播业务问题。在周新武的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929日,邀请中央工商管理局局长、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同志来大楼音乐厅给我院学生做关于总路线的报告。”

 

106日,请吴玉章同志帮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座谈会讨论播音工作中一些字的发音问题。”

 

“写信给陈望道(早年的共产党人,当时复旦大学校长)商调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教师。”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周新武院长把国际台的三位老新闻工作者——温济泽、张纪明、邹晓青同志请到广播学院讲课,他们高水平的讲课内容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广泛欢迎,至于广播电视的业务课,周新武则随时邀请正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到广播学院去讲课,各部门的同志都是随叫随到。在日常繁忙的行政工作中,周新武自己也亲自给学生授课。

 

建校初期,各种资料都十分匮乏,周新武对于建立广播学院的图书馆十分重视。他认为:要办好大学,必须建立一个相当规模的图书馆,使学生能从中吸取古今中外积淀的文化营养,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的经济状况还相当困难,能用在广播事业及广播学院上的经费也极其有限,建立广播学院的图书馆必须一点一滴地长期积累。周新武经常向他的老朋友们求助:“打电话给文化部出版局局长王益问他能否给我们学院一些图书,他答应从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的复本中给我们一部分。立即派人去版本图书馆洽谈。”——周新武日记

 

初建的广播学院设在北京真武庙二条的一座灰楼里,那是广播事业局1958年以前使用的一座五层楼房,条件十分简陋。为了使广播学院有一个理想的环境,周新武煞费苦心。他不断地与北京市有关单位联系解决建立广播学院新校址的问题,而且常常是自己亲自出马到处去观察、选择建院的场地。

 

周新武同志在北京广播学院参与具体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年多,但那是艰苦创业的时期。后来他虽然离开了广播学院的具体工作,但还是兼任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常参加一些重大工作的决策研究,一直到1964年。周新武对广播学院的感情是很深的。尤其是“文革”以后,他主管地方广播的那段时间里,常到全国各地去参加会议,看到许多广院毕业生在地方广播电视事业中承担着重任,使他倍感欣慰。

 

 

我们在纪念周新武同志时将永远铭记新武同志为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他长期管理领导我国各省市广播电视和教育事业,大大发展了城镇工矿企业和农村广播网。他还筹建广播学院,为全国培养了千万的广播事业人员,巩固了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尊敬他、怀念他、学习他,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梅益

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

 


《周新武: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领导者》


内容整理丨姚彦玮 李济楚 于烁塔娜 苏杭 王佳音 张瑾博

美术设计|许艺川 舒奕扬

视频制作|肖洋王泽涵

排版|许灏辉 衡小芳

责编|陈继东于宁

编审|牛慧清